在钢管上优雅绣花,电焊工重新释义新时代下“工匠精神”

在钢管上优雅绣花,电焊工重新释义新时代下“工匠精神”

2016-08-12   锅炉云平台  浏览931次

锅炉厂转型升级的背后,相对应的,是人的蜕变。

浦东机场的登机长廊,全长1422米的钢结构,犹如“龙骨”一般,其中的每一处咬合与衔接,都出自上海锅炉厂电焊工之手。

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,是世界上在肿瘤放射治疗疗效、副作用和技术方面均领先的主流装备。其中重要构件之一的旋转机架,正在上锅进行制造。

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锅炉厂,近年来,产业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。从传统的电站锅炉制造,逐步成为电站锅炉成套、大型重化工设备、电站环保设备以及特种锅炉、建筑钢结构等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之一。

锅炉厂转型升级的背后,相对应的,是人的蜕变。“20年前,你只要专心做好手中的活,就是一个好工匠了。但现在光干好活还不够,需要的是不断推陈出新。”国内电焊领域的翘楚、上海锅炉厂技师赵黎明说,不创新就会被淘汰,这是他年轻时未曾感受过的压力。

在这里,师傅与徒弟,互相切磋学习。新人传承老人技艺,老人集纳新人想法,锅炉厂里的匠人们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阐释“工匠精神”的内涵。

一道优雅的焊缝

车间是一道“门槛”。走进车间前还互相打着趣儿的电焊工人,一拿起焊枪,就跟变了个人似的,默不作声。

“焊接的时候必须全身心投入,一次呼吸的起伏都会影响到焊接效果。”这是每天开工前,“赵大师”都会说的一句话。

在徒弟眼中,赵黎明是个有些“偏执”的人。X光射线检测下来百分之百密封的钢管,在他这里却过不了关。

“焊缝太粗糙了,起起伏伏的多难看。假如这作为你的‘门面’,你愿不愿意?”赵黎明取出隔板上焊好的成品,给身边的徒弟看。  

“干的活可以糙,但作品不能失了优雅。”

什么是优雅?用手指轻轻抚摸着两块钢板间的衔接处,赵黎明露出了微笑。“你看它们多漂亮。”

由赵黎明和他的弟子们焊接成型的工件,被同行视为“焊接领域的绣花功夫”。

钢板上的焊缝犹如鱼鳞般密密排开,好似一块石头在水中泛起的涟漪。

在“钢管上绣花”,是每一位电焊工的梦想。为了这个梦想,赵黎明等了十年。

“追求极致”成了习惯

高中毕业后,赵黎明从浙江只身来到上海锅炉厂。从农村走出来的他,特别珍惜在大城市里找到的这份工作。

“一心想把手艺学好,给家里争光。”

然而,赵黎明的学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别看现在是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师,当年他可是班上不折不扣的“差生”。

“其他人都上过技校,而我连焊枪都没拿过。”看到同一时期进来的学徒都拿出了合格的产品,“零基础”的赵黎明给自己定下了目标:别人每天焊30个,我就焊90个。

赵黎明跟着了魔似的,看到边角料,都会拿来焊一焊。

周末,室友都去市区玩了,只留下赵黎明一人,他却暗自偷着乐。“从闵行的工厂来回一趟就是两小时,我可利用这段时间补补课,每周等于多赚来两个小时。”

通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,赵黎明一次通过了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两种基本焊接方式的考核,技能水平已是班上的佼佼者。

而此时的他,不再只满足于制造出合格的产品。

挽起工作制服,赵黎明的手臂上散落着点点白色的疤痕。这是焊接过程中,高温铁水透过帆布衣飞溅到皮肤所留下的痕迹。

“高温熔烧到一半,假如停一会儿再焊,一眼就能看出新老焊口的交接处。”忍受着滚烫的铁水,直到钢管的外围都被绣上了银色的波纹,赵黎明才肯放松一下紧绷的肌肉。

“小口径焊接,业主给公司定下的标准是允许2毫米的焊高误差,我给自己定在1毫米以内。”

追求极致,成了“赵大师”一个改不掉的习惯。而这,也是他对“工匠精神”的理解。

怎样用焊枪在工件上“绣好花”?上海锅炉厂将这样一件件堪称精品的劳动成果展示在工作间,用“工匠精神”激励着员工,让“工匠精神”永久流传。  

一颗心的距离

胡惠忠不能理解,为什么自己学到了师傅的全套焊接技艺,产品总还差一口气。

“问题不在技艺水准,而是一颗心。”听到这句话,胡惠忠红了脸。

作为赵黎明最得意的门生,胡惠忠拥有不错的悟性,但刚进车间时,他有过徘徊和犹豫。

到锅炉厂工作已经5年了,胡惠忠还是一个小小学徒工,每天跟着师傅学习手艺。“周围同学薪水比我高的不少,工作环境也挺优越的。同时开始工作的,有的都晋升领导了。”想到这些,胡惠忠有些委屈。

看一眼胡惠忠的作品,赵黎明就知道徒弟有了“心病”。

“经济条件好了、选择面广了,现在年轻人要面对的诱惑要比我们那时候多。”

赵黎明叫来了胡惠忠,丢给了他一个从来没做过的任务。

“师傅,这个我没学过,焊不了。”“没试过你怎么知道。”胡惠忠拿起了焊枪,小心翼翼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焊了起来。结果,一次成功。

“不要以为之前枯燥的训练都是白费,挑百斤担脚下功夫自然生。”看着低头一言不发的胡惠忠,赵黎明道出了他的担忧,“没有委与重任,是因为你的心还不够沉静。焊接过程中,一个细小的裂纹都可能导致钢管的爆裂。不要轻视了这份职业,电焊工的肩上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。”

赵黎明(右一)和胡惠忠正在电脑上研读相关技术标准,准备讨论怎样进一步提高焊接精度。

胡惠忠回到了车间,重新披上制服,戴上防护面罩。

25年后的胡惠忠,产品质量甚至超过了师傅赵黎明,焊口一次合格率高达99%。

“学会耐得住寂寞,这是我对‘工匠精神’的理解。”胡惠忠说,“当用心去打磨时,你会发现,每个零件都是有生命的。”

他称徒弟为老师

现在,除了每天完成手头的任务,赵黎明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他的焊接工作室。

那里有一群青年技师,正装着一脑袋的“奇思妙想”等着“赵大师”指点。小小的工作室里,思维的火花连同焊接的火化一同迸发。

“创新是时代赋予‘工匠精神’的最新释义。”赵黎明说,现在的他正在不断充电,努力向年轻一代看齐,跟上他们的新思想、新理念。

技能比武在赵黎明所工作的上海锅炉厂时常进行,企业以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“工匠”。

“新时代下,企业需要懂得创新的技能人才。”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熊小华认为,外部环境的改变正倒逼着企业进行人才改革。

几经修改的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对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这一条例使得一批老锅炉相继遭到淘汰,传统的锅炉生产法也面临着升级换代。

“一方面是对保护环境的标准在收紧;另一方面,客户对订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这些都对我们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

上海锅炉厂所生产的电站锅炉设备,有相当一部分行销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。唯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论创新,赵黎明说,这一点他还要向“小年轻”学习。

上海锅炉厂专门成立了“赵黎明焊接工作室”、“高师带徒”等人才培养项目,倡导师徒在生产实践中共同攻关,通过“以老带新”,在传授青年焊工技能的同时,也借助年轻人的活力“反哺”旧有的方案体系。

在赵黎明、胡惠忠等第一批、第二批电焊师傅的带领下,上海锅炉厂首创了“镜面焊”、“左右开弓焊”等新型焊接方法。解决了双层环形焊接中,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视觉盲区;攻克了右手伸不进的部分“刁钻”方位的焊接……而这些经验也都被“固化”下来,编写进上锅《技术工人先进操作法》,以便在整个公司进行推广复制。

通过师徒的“新老”互动,目前上海锅炉厂共有近百名徒弟取得了高级工、技师、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,上锅首席技师工作室也先后完成了近70项技术攻关。

为培植适合年轻人才成长的土壤,市人社局资助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——焊接分基地在上海锅炉厂落成。基地内实训工场共配置36个工位,每个工位配置焊条电弧焊、氩弧焊、CO2气体保护焊。基地每年可进行职业资格培训300至500人次,年培训总量在4000左右人次,为电焊行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。

“不管时代如何变化,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。创新,它一定是建立在传承好一门技艺的基础之上。”

53岁的赵黎明逐渐有了白发,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培养一些优秀的技能人才。

“创造力是他们的强项,未来的高精尖制造终究要靠年轻人担当。”望着工作室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庞,赵黎明说,“我希望老一辈工匠对于精益求精的那份追求,依然可以在这些新人身上得到延续。”

图标

相关推荐

首页 > 资讯 > 企业专访
© Copyright 2015 - 2024 guoluyun.com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