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环经济引领我市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
本报讯(记者孙克义)近年来,我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,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,上下联动,狠抓落实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,我市实现了能耗不断下降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企业效益大幅提升。2015年,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.72%,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34天,同比改善30天;今年1-8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利润、利税分别增长14%、11.4%,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不断创新措施、改进方式,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。在这方面,我市一是抓好技术创新。通过解决业内共性技术瓶颈,突破核心关键技术,打通产业间循环壁垒。海化集团的纳滤精制卤水作为世界首创的纯碱生产技术,使卤水直接应用于纯碱生产,实现了地下盐卤中原盐的高效利用。天维膜公司解决了国内均相膜生产技术无自主知识产权的难题,实现了废酸、废碱、高盐废水的低成本、资源化利用。二是实施好集约发展。集约化是产业集群循环化发展的有效路径。临朐县作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,铝型材加工实现了“三个集中”,即由专门企业集中收集铝型材下脚料,集中交由铝棒生产企业加工,再集中销售给铝型材生产企业,改变了以前“家家点火、户户冒烟”自行熔铸铝锭的局面。目前,全县74台铝锭熔铸炉已全部关闭,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,减少污染物排放6万吨,节约成本近10亿元。三是推进资源化利用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就是“变废为宝、循环利用”。我市围绕雷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焦炭生产,引进配套企业12家,利用其焦化副产品生产炭黑,再利用炭黑尾气生产蒸汽和电力,产生的冷凝水供给余热锅炉二次使用,实现了无废水、废气、废渣排放。我市作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,首批通过国家验收。金丝达公司把垃圾全部分类并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和能源,改变了传统的焚烧、填埋等垃圾处理模式,每个工艺流程都有产品、有效益,变垃圾为资源。四是推行清洁化生产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,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,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。到2015年底,全市通过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单位598家,共提出解决方案13052个,实施率100%。
围绕产业升级做文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的。这方面,我市一是注重以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对重点化工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提升。潍焦集团是一家煤化工企业,近几年通过加快循环化改造,主动淘汰落后产能,新上干熄焦等4个循环经济项目,年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了2.6倍,能耗却降低了三分之一,成为全国煤焦化行业产业链最长、吨焦产值最大的企业。二是注重以循环经济促企业降本增效。潍坊特钢通过建设“智慧工业节能平台”,实施优化项目17个,年节约标煤1万多吨,新增效益6000多万元。2015年实现利税近3亿元,同比增长25.7%,循环经济项目效益占40%以上。三是通过循环经济带动产业融合。潍坊伊利乳业公司以生产高品质奶品为宗旨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建立了种―养―加工、废料―有机肥料―优质原料、废料―沼气利用等多链生态循环模式,带动了一二产业良性发展。
搞好示范引领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。这方面,我市一是加大先进典型的推广力度。全市确定了奥宝化工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、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的短流程铸造商混等40多个循环经济模式,通过召开现场会、媒体推介等形式广泛推广,营造了全市上下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加强示范项目带动。目前,已实施东元连海化工有限公司苦卤回收利用、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轮胎模具再制造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115个,投资230亿元;其他领域有菲达广场、怡园雅居等6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,规范化回收站点达到90%,中心城区实现了led照明全覆盖。绿色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,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00余吨。三是搞好教育培训。为此,我市建设了潍柴动力再制造、永平再生资源等13个循环经济教育基地,向社会开放,宣传循环经济理念。在学校广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活动,将循环经济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,以此增强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强化组织领导,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。我市一是建立了工作机制。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,组建了11人的专门工作班子,各县市区政府均成立相应机构。建立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机制,实施“月通报、季督查、年考核”制度,出台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办法,并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纳入了全市节能考核,对考核成绩差的责任单位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。二是重视规划引领。聘请国家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,制定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20多个细分方案,统一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。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。出台了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设立了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,引入了多盈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30多亿元,保障了循环经济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