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炉专家:技术在左 学术在右

锅炉专家:技术在左 学术在右

2016-11-08   锅炉云平台  浏览848次

汪毅刚,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副主任,大唐集团公司首届值长技能竞赛湖南分公司总教练、首席锅炉燃料调试员、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生产技能“112”A级人才、获株洲市“技能大师”称号、湖南省“五一先锋”称号。

         

31年前,踏入株电公司大门的汪毅刚还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大专生。然而,凭着一股执拗劲儿,在很多人选择离开锅炉车间的时候,他毅然坚守在一线,将青春和热情浇筑在锅炉技术上,完成了从一名懵懂学生到人人交口称赞的“锅炉专家”的巨大跨越。

初生牛犊爱上“烧锅炉”

1983年,汪毅刚还未满20岁,不曾想过当时的选择竟让他投入了几十年的青春。彼时的他被分配到锅炉车间担任风机运行值班员,当时在工厂里流传着一句这样的话:“电气一枝花,汽机也不差,锅炉燃运黑娃娃。”形容的是锅炉燃运工作又脏又累,不少刚进厂的年轻人都想着法儿往其他岗位钻,年轻的汪毅刚却毫不在意,他淡然一笑,“干一行,爱一行,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,在哪都一样。”就这样,他选择了坚守在锅炉车间里。经过常年的钻研,让他琢磨出了不少门道,对于锅炉燃烧的研究和探索越发痴迷,他爱上了“烧锅炉”。

刚刚走上工作岗位,汪毅刚的工作常常要倒班,别人往往是回家闷头就睡,他却买来理论书籍,继续学习,他说:“可别小瞧了‘烧锅炉’,里边可有大学问。大型电站锅炉涉及到热能动力工程、传热学、流体力学、热工控制、燃烧理论等专业知识,没有理论基础的操作就像‘盲人摸象’。”

汪毅刚习惯将不懂的问题列在一个小本子上,遇上师傅空闲的时候总会追上前去问个究竟。“喜欢学,能吃苦”,是师傅对他的评价,而正是这种品质让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成功担任了锅炉司炉,1995年当上了锅炉运行班长。2006年12月,汪毅刚获公司首席锅炉燃烧调试员称号。

撬动技术与学术的杠杆

汪毅刚的同事习惯地称他“汪工”,有问题找“汪工”同样也成了一种习惯。汪毅刚爱琢磨,喜欢将总结出来的经验整理出来。这些小经验、小窍门帮了不少同事的大忙。虽然从事的是技术性岗位,汪毅刚总是善于把这些技术经验累积起来进行系统地研究,因此,在学术领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。

2003年,该公司技改工程31千瓦机组进入投产阶段,汪毅刚作为集控主操,参与了新机组的调试。因为煤质达不到设计值要求,锅炉燃烧稳定性差,加之运行人员缺乏30万千瓦机组的操作经验,调试工作进行得十分辛苦,每天8小时不停歇地作业,而加班加点更是常事。这段时间被工友们称为“魔鬼式训练”。参加过调试的人说:“下班后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蒙头大睡。”汪毅刚却显得精神百倍,在“魔鬼式训练”中苦中作乐,他把这次调试工作当作一次挑战和乐趣。

怎样调整一、二次风,如何降低煤粉浓度,把炉子烧好、烧稳成了他每天琢磨的问题。为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数据,汪毅刚坚持边监盘,边记录,有时为了核定一组锅炉运行参数,在电脑跟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。同时他还经常在锅炉本体上爬上爬下,检查设备运行状况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4年他撰写的《3号炉投产初期燃烧稳定性差的原因分析》获得了其公司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。“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,将问题解决出来那一刹那的兴奋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。”

甘当催化剂的“技术达人”

“设备在不断更新,知识储备更应该不断更新。”为了能够跟得上不断更新的信息储备,2000年汪毅刚购置了一台电脑,从零开始学。windows系统操作、excel、CAD制图都操作熟练后,学习“上瘾”的汪毅刚开始学会在网络上找寻志同道合的网友切磋锅炉燃烧技术。汪毅刚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,每次回家,他就泡在技术论坛里,与网友交流技术难题,很多工厂老师傅都解决不了的难题,放在论坛里集思广益,很快就能找到解决办法。如今,汪毅刚不仅在工厂是技术带头人,在某技术论坛里还是出了名的版主,论坛里不少年轻人都在网上拜汪毅刚为师。

2009年,大唐集团公司首届值长技能大赛上,汪毅刚被委以重任,担任湖南分公司代表队的总教练。作为东道主,汪毅刚带领的团队自然不能落后,湖南分公司的主管提出了“个人名次进前十,团队名次进前五”的要求。作为总教练,汪毅刚压力很大。在集训阶段,汪毅刚与队员们同进同出,解疑答惑,实操陪练。考试成绩出来,湖南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二,个人第四、第六的好成绩,将近一个月的集训,汪毅刚瘦了五斤,他自己笑称这是一举两得。

汪毅刚得过很多荣誉,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看到自己带出的徒弟“青出于蓝”,他说,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,新鲜的血液是技术创新最好的“燃料”,而他起到的只是催化剂的作用。现在,汪毅刚的“催化”精神在持续发酵,带领着团队释放着自己的光与热。

图标

相关推荐

首页 > 资讯 > 行业新闻
© Copyright 2015 - 2025 guoluyun.com 版权所有